点亮侗寨一盏灯,照亮前路一大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响应党中央关于青年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铁肩担责、躬身践行的号召,加速乡村振兴步伐,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探寻神秘黔东南,体会独特侗文化”团队志愿者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尾镇驾螯村岩下侗寨开展为期三周的支教调研与服务,团队以支教为主,调研为辅,寓教于学,于学中教,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前路漫漫 其心弥坚
水尾镇驾螯村岩下侗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但限于经济发展不充分,造成教育资源不足和教学条件落后是目前侗寨学生学习要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乡村空心化严重,留守儿童现象突出,学生缺乏必要的关爱和指导。这种种因素的叠加,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未来空间受到限制。
在此现状下,志愿者们内心坚定、满怀信心地走进侗寨,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这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同时传承和弘扬侗寨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教育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点亮一盏灯,照亮前行路。志愿者走进大山,让学生们走出深山。
鼓声悠悠 其望盼盼
团队抵达支教地点后,寨民们精心筹备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鼓声雷动,侗族的传统乐器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传统与现实交织,期盼与信心相融。寨里的长者穿着节日盛装,跳起了侗族大歌和舞蹈。仪式热烈而亲切。这场欢迎仪式不仅展现了侗族的文化和风俗,更让团队感受到了侗寨村民的热情和与好客。热情的背后,是村民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也是对侗寨孩子未来的期盼。
多措并举 寓学于乐
教学阶段,志愿者凝聚团队力量,传递青春热情。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得天独厚的作用,展开了为期三周的志愿服务。以学校主科教学为教学轴心,发散组织学生学习,包括心理健康,国学、声乐、吉他弹唱等素质教育。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课堂上,志愿者循循善诱,学生们求知若渴,在双向奔赴中彼此成就。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上了解到了祖国的壮阔山河,异域风光;在音乐课上学习到了基础的乐理知识,走进了音符构成的世界;在数学课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掌握了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老师们也在“传道受业解惑”中体会到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感受到了学生反馈给他们淳朴的感情,更加明晰支教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给予他们心理支持,激发梦想,拓展视野。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真正的课堂在课外。志愿者开展各种活动与小学生们交流。如趣味围棋,在方寸间交织全局,师生彼此碰撞智慧;在落叶贴画中,感受落叶的生命,让温度与创新相互碰撞;在绘画中,享受天马行空的想象,挥洒自由的色彩,成就一幅幅创意作品……
教学相长 以梦为马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学生与志愿者共处一室,在书屋中度过漫长的暑假。学生在暑期中既丰富课内外知识,又培养浓厚兴趣,以兴趣为师,为人生奠基。老师们在志愿服务中感受祖国的风土人情,体会教师之神圣。这是年轻一辈的使命,也是年轻一辈的传承。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点燃梦想的火炬,是启迪未来的灯塔。虽然仅三周的支教时间有限,但这段经历却能照亮志愿者与侗寨学生未来的无限可能。
指导老师:千继贤
队长:钱绮莲
队员:宿皓瑜、朱雨阳、叶书豪